欢迎您登录烟台招远市人民法院门户网站2019年1月1日 星期一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细览页

“正己教人”令乃行

2022年02月07日
作者:招远市人民法院
打印 分享到:

  左连璧

  诸葛亮所著《便宜十六策》中的“教令第十三”有句名言:“释己教人,是谓逆政,正己教人,是谓顺政。故人君先正其身,然后乃行其令。”大意是,只是教育别人而放纵自己,这就叫作倒行逆施的施政;通过端正自己来教育别人,才是顺情顺理的正常施政。所以要首先端正自身,然后政令才能得以推行。诸葛亮是这样说的,一生更是这样做的,就拿其以自身清廉,教导属下廉洁施政说起吧。

  诸葛亮自身的廉洁,那是人尽皆知的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的一段文字说得再清楚不过了,大意是,诸葛亮曾向后主刘禅上表称:“我在成都家中有桑树八百棵,薄田十五顷,供给子弟的衣食所需,还有富余。至于我在外任职,没有其他花费,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的,所以不再经营别的生计,积蓄私产。到我死的时候,一定不让家中或外地有多余的财产,以免辜负陛下的厚待。”诸葛亮去世时,情况与他所说的完全一样。诸葛亮以其自身的廉洁来影响和带动他人。

  典籍中当然也有诸葛亮用自身廉洁直接教育他人的记载。尚书令李严居官享乐,骄奢狂纵。诸葛亮专门给李严写了一封信,列举自己“蓄财无余”的事例,对李严进行诚恳的劝告。唐代虞世南编著的《北堂书钞》卷38载,诸葛亮“又与李严书”:“吾受赐八十万斛,今蓄财无余,妾无副服。”即我曾接受皇上八十万斛的赏赐,如今没有多余的积蓄,侍妾也没有替换的衣服。他告诫李严万不可利欲熏心,私而忘公。透过这封信,诸葛亮忠贞为国、胸怀坦荡、光明磊落的施政品格一览无余。

  在诸葛亮的言教尤其是身教下,蜀汉官员树起了清正廉洁之风,特别是诸葛亮去世后,相继掌权的多位首辅,个个清廉能干,都奉行“正己教人”的顺政,以超小财力、物力、人力,保持政局稳定、社会安定,与强大的魏、吴政权抗衡,历时四十多年。

  诸葛亮去世后,蒋琬首先执政,前后十二年。蒋琬处理政事,以大局为重,而不追求表面形式,待人虚怀若谷,不计较个人恩怨,政治上“承诸葛之成规,因循而不革,”维持了政局的安定;军事上转攻为守,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时机,保存了蜀汉国力;并且逐渐让渡一部分权力给诸葛亮指定的另外一位接班人费祎,权力交接自然稳妥,保持了蜀汉政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。

  董允一直主持皇宫内廷,为官清廉,淡泊名利,真正做到了诸葛亮所要求的那样“宫中府中,俱为一体”,为蜀汉付出了自己的全部,时人无不对他称赞有加。《三国志·董允传》载,“蒋琬上表:‘董允在朝廷内侍奉多年,辅佐朝廷,应该赐给爵号土地以褒扬他的功劳。’董允坚决辞绝不肯接受。”

  《三国志·费祎传》载,“祎雅性谦素,家不积财。儿子皆令布衣素食,出入不从车骑,无异凡人。”也就是说,费祎和家人是很简朴的,他家人的物质生活与其他人都没什么区别。蒋琬后期,费祎与其联合执政几年,蒋琬去世后,费祎独撑朝政七年,以其廉洁公正的执政之风,继续保持了蜀国的稳定。

  姜维是诸葛亮指定的军事接班人,在蒋琬、费祎执政时期,军事方面也主要依靠姜维,费祎死后姜维更是军政一身兼,一生志在灭魏兴蜀,执政长达十年,直至蜀亡。

  《三国志·姜维传》载,姜维身负上将重任,位在文武百官之上,可是住宅简陋,除了薪俸外,家无余财,只有妻子,没有姬妾,也没有声色犬马的娱乐,衣服仅仅够穿,车马仅仅够用,饮食十分节制,政府发给的生活费用,随到随用,从不奢靡。“像姜维这样的好学不倦,清廉朴素,自是一代表率。”

  蜀汉政坛的大员们,个个都如此廉洁施政,究其根源,那就是诸葛亮带了好头。对于蜀国,刘备之后,政局走向何方,结果是好是坏,诸葛亮无疑起着重要作用。他鞠躬尽瘁,事必躬亲,清廉俭朴,“抚百姓,示仪轨,约官职,从权制,开诚心,布公道,”他的政治才能、施政之道,令所有蜀国人顶礼膜拜,他的接班人唯恐学不好,自然也就不敢越雷池一步了。

  看来,循着“正己教人”的路数走,才“是谓顺政”。时至今天,无论情况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,先正其身令乃行,仍然是正确的施政之道,各级领导干部对此都应谨记!

  (作者系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)

版权所有:招远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
地址:山东省招远市温泉路291号 电话0535-8213543  邮编:265400